技術論壇
2021/05/19天才小釣手
1503 0 0
6G時代 感測即服務
5G專題探討: 大家都在問的6G ?
作者:天才小釣手
近期在新創圈參加各式活動時,筆者常遇到有人詢問5G與6G之間的差異,這也讓筆者頓時沉思起來,為何5G網路都還沒普及到社會大眾皆有的時間點,而6G相關的應用情境與題材就已經挾帶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呢?
首先列出6G最主要相較於5G的進步在於:
1. 資料傳輸率為5G的10~100倍
2. 電磁波頻率為95GHz ~ 3THz
3. 延遲時間約為0.1毫秒
超高的電磁波頻率為6G的關鍵,而超高頻的電磁波會有什麼影響呢? 大家都知道頻率越低則繞射效果越好,這代表著6G可想而知會比5G更容易被建築物或其他物件干擾訊號傳遞,因此在整體網路布建的架構上更為複雜與耗費成本。
從以上的5G與6G的差異性比較來看,其實6G的優勢相較於5G似乎對於人類社會並不是那麼的重要,那為何國際上的先進國家仍要在新冠肺炎肆虐的嚴苛環境下投入大筆資金在6G的研發呢? 其實最簡單的原因就在於商業價值與市場份額,在5G領域中,至少9成的市場份額已被中國、韓國與歐洲等國占走,而中國更是僅靠著華為和中興通訊就掌握4成市場,讓以美國與日本為首的傳統資通訊大國感受到威脅。
因此美國從前總統川普時代開始,就決議另闢下一代通訊時代戰場,也就是6G。在上個月的國際新聞上大家可能有注意到美國與日本已同意投資45億美元(約新台幣1264億元)來發展6G技術,其實這已經是變相的軍備競賽了,只是這次的主題是行動通訊。
而臺灣方面,政府也積極參與6G的投資規劃,例如經濟部技術處的5G辦公室已升級為6G辦公室,期望能藉由早期即投入參與的方式,讓國內學術界與產業界提早和世界接軌。
透過上面的時空與政治背景描述後,大家最關心的應該是6G與我們的生活或工作究竟有什麼關聯,筆者列出以下的想像空間供各位讀者參考:
5G預計推出全像投影,而6G將可能實現大規模的高清晰全像投影,可以想像為星際大戰(Star Wars)電影中的情境。
圖 1 科幻電影中常見的全像投影
透過能量採集或無線供電的方式讓衣服、塑膠、玻璃具備聯網能力,這些物品若具備物聯網能力的話,則衍生出的大數據分析與應用都是可以預見的,例如將這些物聯網物件類比為微基站(micro cell)進行數據轉發或位置追蹤等。
在文章的最後,筆者認為6G時代的感測即服務(Sensing as a Service)的概念非常好,但回歸現實面就是5G時代還處在青黃不接的階段,如何在企業用與消費者用戶上將5G特性發揮至淋漓盡致是2020~2025年期間的重要課題,這將取決於政府與民間企業乃至個人行動通訊用戶對於5G的期待與執行力,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能親眼見證在4G時代時,人們對於5G帶來的效益與文明影響的期望真的落實。